難度這回事

2017/02/28

A A A

網友最愛問:「這條路線的難度如何?」

難度的事,真的不好答。對於發問者的行山經驗和能力,我是一無所知,那路線的難度也確實無從說起。極其量,我只能作一個籠統的比較,並帶上頭盔,註明「因人而異」。

這樣的回答似乎得很隨便,但難度確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由路面情況、路線的長度、升降幅度、對高度或懸崖的心理障礙、攀爬的危險性、天氣的好壞,以至溯澗、爬石林或綑遊等路線的地勢變化,統統都跟難度有關;這些因素在每次行走時皆有所不同(如季節、天氣或其他人為影響),而對於各種情況的難度感觀也是因人而異。

在製作網站之始,只想純粹地分享一些見聞,從沒想過要做專業的難度評估,更無意跟隨國際標準。曾經有山友說網頁所示的難度未能反映實況,有所偏差。這位山友認為標得太高,那個又說評得太低,半顆難度星也要跟我過不去。畢竟,我不是做研究寫論文的,沒有經過科學化的分析,所以結論也不見得很客觀。況且,以上提到的各種各樣與難度有關的因素,更不可能在區區幾顆星中表達出來。網站內的路線難度評估,只是我憑自身的能力作基礎,以行走當天的情況,為網站內的路線作相對的評級。其次,則在「注意事項」中作文字補充,分享一些親身的經驗給讀者參考。雖然這些評級極為主觀,但相對上也較為人性化。

然而,為路線評級也說不上是件易事。即便是我自己,對一條路線的觀感也會隨行山的經歷而有所改變。譬如說,蚺蛇尖曾是一座頗具挑戰性的山峰,但現時走來已較以往容易;又譬如,首次攀登狗牙嶺時,感覺其山徑是既陡峭而險要,但攀爬三數次後,步伐卻是一次比一次的平穩(雖然,也肯定有不少人一直認為狗牙嶺易於行走)。但與其說是能力的提升,倒不如說每一次的經驗讓我更了解路線狀況,更了解山勢地形,更深明自身己的能力,故走來的感覺就很不一樣,既安穩而實在。這是個自然的轉變現象,因此我們也不必為舉步維艱而自卑,因輕鬆易行而自滿。如此一來,雖然對難度的觀感會隨經驗而逐漸改變,但難度評級卻總不能隨之不斷更改,否則評級便失去其參考價值了。

雖然我一向很推薦那個綠甚麼洲的網站,但那位作者畢竟只是普通行山者一名,未必事事觀察入微,不免會有疏忽的時候;描述路況時也可能有欠準確,甚至內容有誤。獨立的思考對用家解讀資料至為重要。從網絡上獲得的資料,一般只可作參考,不能盡信。我們應根據自身以往的經驗,比對和參照其他網站和來自其他途徑的資訊,自行分析資料的可信度,並考慮自身的能力與作者的差異,從中擷取一些對自己理解路線難度有用的資料。

不多做一點事前的準備工夫的,最後害苦的,還是自己。既然說是自找的,如果難度不如所想的話,就不要找作者晦氣了。嘻嘻 :P

最後,還要告誡自己,永遠保持著行山初哥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