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屋宿泊與禮儀

2024/05/21

A A A

在日本行山最令人嚮往的地方是甚麼?於我而言,壯麗的高山地景和狀況良好的山路固然是最大的吸引力,但跟山屋的存在也有莫大關係。自己對山屋的愛好,可能不下於山岳本身。

步進山屋,每每迎來親切誠心的招待。一頓熱飯紓緩整天跋涉的勞累,滿室溫熱驅走高海拔的嚴寒。簡樸卻不簡陋的山間小屋,誠為登山者最理想的休憩空間。全賴山屋的支援,才能讓欠缺上乘體質的登山者(如我)也有機會親近日本高山,讓長程徒步旅行變成可能。

漫步山林當能感察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與在地人交談互動也可以領略當地的文化生活,但在山間小屋待上一晚,感受山屋如何為登山者營造一個優質的住宿體驗,觀察經營者和宿者如何維護自然環境和登山安全,或許更能體會日本的山岳文化。雲ノ平山莊負責人伊藤二朗更直言:「日本現在的登山文化既是『登山』文化,也是『山間小屋』文化。」可見山屋已成為日本山岳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

過去數年,我曾先後入住日本阿爾卑斯地區的13家山屋,度過了美好的山旅時光。面對許許多多的山屋守則和不成文規定,難免也有輕忽大意的時候。即便做得充足妥當,也只是盲從跟隨,對背後的原因也是一知半解。為此我憑個人的住宿經驗,搜集資料並整理了一些宿泊禮儀和建議,給有意投宿山屋的「初心者」一點實用參考。

日本山屋概覽
在古代的日本,登山原非一種崇尚娛樂的休閒運動,而是出於參拜修行等宗教目的,又或進行狩獵、伐木和測量等山務而進行的活動,山間小屋也是為此等活動而築建。1896年,英國傳教士Walter Weston將他踏足飛驒和赤石山脈的經歷收錄於「Mountaineering and Exploration in the Japanese Alps」一書中,自此日本的中部山岳便以「日本阿爾卑斯」之名廣為流傳。日本登山家小島烏水等人在1905年成立日本第一家高山俱樂部,翌年首家商營山屋白馬頂上小屋(今「白馬山莊」)正式開業。日本的休閒登山風潮在大正時代(1912至1926年)掀起,山屋亦隨著上高地和槍岳一帶的山徑開發而陸續發展。時至今日,日本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山屋已有200多家。

日本的山屋可概分為商營旅館、休憩型山屋和避難小屋。旅館是提供收費宿泊和膳食服務的旅舍;休憩型山屋是僅提供餐飲服務的餐廳或商店;避難小屋則屬於臨時避難所,可供度宿過夜,但一般無人駐守。

商營旅館不單提供食宿服務,也同時負責營地和廁所管理(很重要喔~),部分也擔負山徑的保養和維護工作。在登山安全方面,山屋也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其本身可作為緊急避難場所外,有些更在夏季提供診療服務;駐守山屋的管理人員不單熟悉該區的地理環境,本身也可能是資深的登山者;再者他們也掌握住客的個人資料和行程,而山屋所在位置也可能最接近肇事現場,這一切都對山嶺搜救行動提供莫大幫助。

宿泊類型的山屋通常位處登山口、山線中途、山脊又或峰頂附近。既有提供數十宿位或以下的「小屋」和「小舍」,也有容納過百至千人不等的大型「山莊」。具規模的山屋一般服務和設施較佳,有些由同一集團營運,資源管理較具效率,有些則由家族代代經營。

日本最高的山間旅館是位處富士山、海拔約3,700米高的山口屋、頂上富士館和扇屋,而「日本阿爾卑斯山地區最高山屋」的美名則屬於北穂高小屋,這家山屋位在3,106米的高崖上,緊鄰北穗高岳。

提早預訂,直接通話最佳
山屋大多偏離主要道路,交通運輸不便。目前高山地區的山屋主要依賴直升機運送物資;少部分低海拔的山屋則聘請專人(步荷)以人力運送(以無人機為山屋運輸物資仍值研究階段)。由於物資補給不易,所費不菲,物資管理成為山屋最重要的營運課題之一。為維持服務質素,掌握每天的客量方能確保每位住客獲得基本的休息空間和充足的食物。

過往入住山屋都無需預訂,但自肺炎疫情起均採用預約制。在預訂前,務必先留意山屋的營業期。有些山屋全年營業,有些則是季節性或只在週末營業,而每年的營業期間可能略有不同。注意熱門季節的週末或假日非常擁擠,常出現預約全滿(滿室)的情況。此外也要留意最早的可預訂日期(可能在入住日一個月前)。

山屋的管理質素固然有別,但莫論大小,都能滿足你的基本需要。建議優先考慮自身和同行者的體能水平,配合腳程選擇合適的山屋——即山屋的所在位置對是否一個理想的中途休息站。如果時間容許,我會建議把每天的路程控制在四至五小時以內,毋用拼盡全力長途疾走(又不是跑比賽)。如此一來你便有餘裕欣賞風景、進行拍攝和休息,享受旅途上的一切。若然遇上突發事件,也能獲得足夠時間處理問題。

大多數山屋可經由電話或網絡預訂系統進行預約。如透過電話預約,可考慮申請Skxpx帳戶,以低廉價錢經由網絡直接致電通話。我也不會日語,但山屋的接待員一般能操簡單英語。如對方的英語屬「有限公司」,那就不要管文法了,用單詞溝通最為實際。除了基本的姓名、預訂日期和人數等資料外,我也會特意注明來自香港,以便屆時接待員在云云日籍住客中確認自己身分(他們心細得很,真的會記得)。

網上預約雖然方便,但在使用上對不諳日語的旅客來說仍構成一定障礙。當中不少只提供日語版面,有些系統也要求先以電郵登記帳號才可進行預約。

預訂之前,先預備好線上翻譯器、中文名稱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護照號碼、電話號碼、入住之前一天的出發點和翌日的目的地,以及擬定路線(因登山路線可能多於一條),並查詢客房的預訂狀態(「空室」情況)。一般山屋的基本預訂選項如下:

大部屋:男女共用的大型臥室,或作「通舖」
個室:私人客房
テント:營位
素泊:只預訂宿位
1泊夕食付:宿位 + 當日晚餐
1泊朝食付:宿位 + 翌日早餐
1泊2食:宿位 + 當日晚餐 + 翌日早餐
1泊3食:宿位 + 當日晚餐 + 翌日早餐 + 翌日午餐(便當)

在2023年,1泊3食的費用(宿泊料金)約為每人15,000日元;個室預約金為基本費用另加個室費用;營位則約2,000日元。

餐點安排方面,如翌日行程途經山屋,可考慮在該處用餐,減輕負重和減少即棄物品。素食者請預先通知是否能安排。填妥表格後別忘記查看電郵確認預訂資料。

過去也曾嘗試透過山屋的Facebook專頁和電郵當地旅遊局協助成功預約。此外也有數次因嫌麻煩而walk-in,猶幸每次都獲得山屋負責人的包容允許入住。饒是如此,惟請明白山屋只是基於安全考慮而不拒來者,難道遠道而來還要你摸黑下山?只是如此一來,還是可能令山屋有失預算。有一回抵達橫尾山莊時,因「滿室」的關係而被安排在活動室就寢,故此還望大家提前預約。

大多數山屋要求入住時以現金繳付費用,少部分容許以收信用卡收取費用,甚至提前在網上繳費。

若然行程有變,或天氣或身體狀況等因由而需要取消預訂,請儘早通知山屋,並按預約條款安排退款。切勿無故失約,以免被誤以為遇上意外而出現不必要的擔憂。

早到是常識,是美德
日本的登山禮儀強調「早出發,早抵步」。這項守則驟似平常,實則性命攸關。日本每年都會發生多起登山事故,2022年便錄得逾3,000宗,為歷年新高,死亡人數更超過300人。登山者愈早出發,途中若不幸發生意外,愈大機會讓搜救人員在仍有日照的情況下進行救援。

夏季和秋季是熱門的登山季節。夏季的正午艷陽高照,除非在高山地區,長時間曝露在太陽下會令中暑風險大增。再者夏季出現天氣突變的機率較高,積雨雲常在下午迅速形成,空曠的脊線和山頂上的雷擊風險尤高。去年七月下旬,朋友曾到白馬登山健行,午後在杓子岳峰頂也遇上雷擊,幸最終有驚無險,順利撒退。夏季的登山者不得不慎。

秋季的日照時間比夏季為短,換言之適合活動的時間也跟著縮減。下午約二時後氣溫會驟降,如準備不足,也可能發生失溫情況。過去幾次在秋季登山,早上天氣一般較為穩定,午後時會發生降雨起霧的情況。

故此,在下午3時前抵達山屋最為理想,最遲也不應晚於4時。山脊和峰頂的山間小屋位處雷擊的危險區域,宜提前抵步。若因各種原因延遲或無法抵達,請務必與山屋聯繫。因此必須預備提供當地通話服務的電話卡(又或登記使用之前提到的Skxpx網絡電話服務)和記下山屋的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

脫鞋換鞋,內外有別
抵達山屋後,先不忙跑到接待處辦理手續。首要之務,是脫鞋!

基本的原則是進屋換鞋,在鋪木板、落差較高的地方,即相等於家居的玄關位置把鞋子脫掉(但不要光著腳把襪子都脫掉喔)。山屋一般會提供兩種拖鞋,軟身的一款在室內的木地板上使用;硬身的則在室外使用,使用後請放回原來的鞋架或箱子中。

登山鞋可擺放在近大門或房間外的鞋架(如有),另要記好位置或稍作標記以免錯穿別人的鞋子(有發生過耶~)。少部分山屋會要求用使用山屋所提供的膠袋才可把鞋子放在室內。

還有一點要注意,進屋前先打量一下自己。一天下來外衣可能已濕透或沾滿泥巴,建議先整理一番,免把濕漉漉的雨具帶進山屋。

入「屋」隨俗,各有規定
所有住宿者都需在接待處填寫入住表格,若有同行者,由一名代表辦理手續便可:以護照作登記,再填寫個人資料;注明是否用餐;當日出發地及路線、翌日目的地及路線(請如實填報)。最後支付相關費用。

職員稍後會向你說明寢室位置、講解山屋的基本設施、用餐時間和注意事項(各有不同)。有些山屋也會因應情況派發晚餐和早餐券。

共用臥室,推己及人
很多「大部屋」和「個室」都會以山岳為名以資識別。大部屋內的床位也會標記床位編號。床位以榻榻米形式提供,大多分作上下兩層,床位間由布簾分隔。一般提供的寢具包括枕頭、床墊、棉被及/或床單。如對衛生特別有要求的話建議自攜輕便的床單。

山屋約在晚上8時半便會關燈,多數不晚於9時。日本的登山者都很早就寢,除了因為前述的早起步原則外,還因為不少高山位在海拔2,500米以上,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適應高海拔環境,減低出現高山症的機會或令症狀加劇。

如你曾入住日本的山小屋,相信都會留意到當地人在共用的臥室內都會壓低嗓子交談(當然不幸地我也遇到例外情況~)。所以也請為他人設想,儘量降低聲浪。要是擔心受噪音或鼾聲之擾,也可自備耳塞及眼罩。若不習慣晚睡,建議移步至「談話室」,以免妨礙別人休息。最後建議在就寢前先把頭燈放在觸手可及之處,在使用時切勿照射到別人的臉。

整理山道具,有條不紊
高山天氣變化大,冒雨登山幾乎無可避免。沾濕了的衣物裝備可以放在「乾燥室」的衣架上烘乾。由於室內隨時掛滿數百件衣物和裝備,務必記得掛放位置以便收回。現今的防水衣物以中温烘乾理論上不會破壞防水塗層,但我還是習慣一乾即收,不會放太久。

床位附近也可能配置貯物架。建議將骯髒或潮濕的物品安放在房間的外貯物架上,如只有走廊空間可供擺放,請整齊放置以免妨礙別人通過。由於山屋大多不設更衣室,而廁所的空間一般非常狹窄。如需替換內衣,建議在被窩內更換。

整體而言山屋十分安全,惟請妥善保管自己的貴重財物。

用餐有時,守禮自持
早餐一般在早上5至7時供應(燕山莊凌晨4時半左右便開始);晚餐約5時前後供應。部分山莊會因應住客人數分批提供餐點,有些也會預先編排座位,請按指示入座進餐。

有些山屋採用自助方式取餐,敬請拿取吃得下的分量,不要失禮喲。山屋所提供的飲食大致上是熱茶、味噌湯、白飯、煎魚 / 肉、沙律菜、咖哩、豆腐或麵條等,以及各式漬物。可隨意添加的熱茶、米飯和湯水或由四人共用,取用時請關顧他人需要。如有要求,請自行將餐盤和食具等放回指定的收集處。希望大家也能感恩在山間獲得美味溫熱的一頓飯,把食物都吃光光,免卻後續處理廚餘的麻煩。

預訂的午餐會以便當形式提供。這方面的確有改進的空間,因為食物是以即棄膠盒盛載,連同包裝用的紙袋和竹筷,不太環保。如自備炊具和食材的話,也可在「自炊室」煮食。

如廁不用教,紙巾別亂棄
使用廁所的基本衛生原則,大概都不用一一列出了吧……在高山地區處理排洩物步驟繁複,且費用高昂,是山屋管理的一大難題。不少山屋都會提供免沖水式生態廁所,這類廁所採用乾濕分離方式減少臭味,便器的前方用作集尿,後方則收集排遺。如廁後需自行拉動搖桿將覆蓋物和排泄物攪拌以便進行發酵。一般而言,紙巾需丟棄在指定的垃圾箱內(有些廁所可連同所提供的特定紙巾丟在便器內),但切勿將其他垃圾一併投進在內。另外,非入住者只可使用設置在山屋外的廁所。

資源緊絀,珍惜用水
山上的水資源稀缺,主要依靠雨水、雪水或湖水作基本飲用和洗滌用途。猶記得我在槍岳山莊幾乎是用滴出來的水來刷牙的;另有一次在劍御前小舍也花了100日元買食水來刷牙,因為根本連滴出來的洗滌水也沒有。

除了一些設施幾屬酒店級大型山莊如雷鳥莊和橫尾山莊等,以及極少數提供溫泉的山屋外,絕大多數山屋均無供應洗澡用水。不過,日本高山的天氣還是比香港的乾燥得多,依個人經驗,連續走個幾天身體的衛生情況尚可接受。建議穿著速乾排汗衣物和多帶替換衣服;另可攜備梳打粉,可有效去除頭皮油脂。

在飲用水方面山屋也是各有規定。一般而言,用膳時提供的食水可供添飲;其餘時間則免費提供冷飲用水。溫水則可能需要額外付費購買(試過每公升收取100至200日元)。少數山屋如橫尾山莊的自來水可供直接飲用,但請事先向職員確認。

洗滌時請節約用水,勿長開水喉。山上並無污水處理設施,應避免使用肥皂和牙膏以免污染環境。如有必要,可自備以梳打粉和椰子油等製作的天然牙膏替代品。

額外服務,各取所需
100日元的硬幣都要留著用啊。為甚麼呢?因為除了可用來購買飲用水外,充電時也可能用得上,費用可能是每半小時100日元(這靠自律或在使用冊上登記註明使用時段;注意需自備充電線和充電器)。

有零錢的話,也可滿足自己的額外需要。山屋的小賣部都有小食供應,如三合一咖啡、杯麵和零食等;另外也會售賣等襟章、掛簾、T 恤,手巾和明信片等紀念品。說到這裡,我又懷念起涸沢屋的雪糕,以及燕山莊的蛋糕和即磨咖啡了。

除此以外,有些山屋也會提供頭盔和冰爪等登山裝備的租借服務。

聊天或閱讀,悉隨尊便
一般山屋都有劃設公用的「談話室」、「休息室」或餐廳一角讓住客聊天和休息;​​而室內電視也必然播放未來幾天的天氣預報資訊。喜歡閱讀的朋友更不可能閒著,因很多山屋都設置了小書架乃至小型閱讀室,內裡擺滿了登山書籍、攝影集、地圖、漫畫,以及山岳雜誌諸如《山と溪谷》、《岳人》、《PEAKS》等 。不要少看這些書籍的旅遊宣傳效果,一不留神被某個景點吸引,即使進行中的旅程尚未完結,便急不及待開始計劃下一次的目的地了。而歷史悠久的白馬山莊更設小型博物館,讓你窺探當地的登山和山屋史。

減廢又減重,自行處理垃圾
為維護自然環境,日本的國立公園均不設任何垃圾桶,即便是上高地此等旅遊勝地也欠奉。任何垃圾,包括在山屋購買的便當的包裝,以及自己的便便等都務必帶下山處理,以盡己任。

提議在出發前儘量裸買減廢,減少即棄物品,或在事前拆除多餘的包裝,為自己的行囊減重之餘,也讓登山旅程變輕鬆;另外再帶備一個可密封的垃圾袋處理途中產生的廢物。

有時候在山屋裡也會「發現」鋁罐或膠樽等收集箱,但僅限處理該山屋出售飲料的瓶罐,非用作處理「外來」垃圾,敬請留意。

自行退房,收拾妥當
基本上山屋不設退房手續,只需在時限前離開便可。若早於他人動身出發,請儘量保持安靜,以免打擾仍在熟睡的住客。

由於山屋人手緊張,加上旺季經常客滿,職員們都需在有限時間內收拾清潔、準備餐點和招待下一批客人。故在離去前請把床位/房間收拾妥當,將床單被枕等整齊折疊,並與未用的寢具分開,以便職員分類清潔。在離開前妥善地整理被鋪,好比默默地在向山屋表達謝意:「我離開了,謝謝你們的接待!」

不給大自然添麻煩
相比市區酒店,山區的住宿費用無疑較昂貴,但山屋屬於私營企業,只能依靠宿泊和餐飲服務獲取收入,而在維持收支平衡的基礎上還得承擔公共服務。儘管經歷了數年的嚴峻疫情,山屋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仍能維持良好的住宿環境,職員在繁雜的常務中仍不失禮貌和細心。

縱然山屋的營運已是高度系統化,但我們仍不難察見每家山屋的經營者所投入的心思,從服務質素和設施的維護,以至傢具的格局和燈光飾物的布置,都營造出獨特的內在氛圍,別具一格,展現了各自的山小屋的魅力。

山屋管理者固然用心經營,宿者也守秩序、重規則,處處表現出高度的自律性。他們自我約束的舉措或源於「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規範,輿論對此舉頗有分歧,有些人將之視為一種傳統美德,有些人則認為是矯枉過正的守舊執念,我卻覺得當中不乏「不給大自然添麻煩」的環保視野。

在異地感受日本人自發律己的精神,再回看身處的香港,倒覺得有點慚愧,因我們有時總愛給別人添麻煩,且不曾意識到自己已為地球添了許多麻煩。

這些山屋觀察和入住心得,望能令大家更好地理解日本的登山環境和山屋的運作,從而尊重和由衷配合​​當地的守則和禮儀。我很希望,當日本山屋業者被問及對香港山客的印象時,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香港人嘛,歡迎!

曾入住的山屋名單
燕山莊、西岳小山屋、槍ヶ岳山莊、剱御前小舎、岳沢小屋、穗高岳山莊、蝶ヶ岳小屋、唐松岳頂上山莊、五竜山莊、白馬山莊、宝剣山莊、橫尾山莊、雷鳥莊、室堂山莊

參考資料

  1. 大神賢一郎:山小屋経営の現状と課題。2020
  2. 山と溪谷:北アルプスの山小屋が抱える問題:2023
  3. 伊藤二郎(雲ノ平山荘):登山文化の危機! 山小屋ヘリコプター問題。年份不詳
  4. 伊藤二郎(雲ノ平山荘):山と僕たちをめぐる話。年份不詳
  5. 山と溪谷:北アルプスの山小屋の歴史。2023
  6. 李彥樑:日本登山環境與步道系統優化推動經驗與實務。國家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2006
  7. weblio:日本の山小屋一覧。2021
  8. The Japan Alps:山小屋とキャンプ場。年份不詳
  9. Gary Wolff:List of Mt. Fuji Mountain Huts for the Yoshida and Fujinomiya Trails。2024
  10. 鷲尾太輔:山小屋ってどんな感じ? 登山ガイドが教える『山小屋に泊まろう!』【登山の旅】。2018
  11. Yamagirl:山小屋泊の基本とマナー。2018
  12. 山と溪谷:登山初心者のため山小屋利用。年份不詳
  13. おるやま:【登山初心者必見】山小屋泊 で絶対に知っておきたいマナーと注意点を徹底解説。2023
  14. 重松貴志:安全を重視して山登りを楽しもう!夏山登山で気をつける4つの心得:2023
  15. 山と溪谷:この夏はテント泊登山に挑戦! 夏山の天気リスクや装備のポイント。2021
  16. Skyrunning:【前提】夏とは異なるリスクも高まる、秋の山。2019
  17. Nippon.com:2022年の山岳遭難3015件:前年比14%も増加。死者・行方不明者は327人―警察庁。2023
  18. 山と溪谷:2022年の山岳遭難、件数・遭難者数とも過去最多に。2023
  19. 張玉龍:高山公廁設施管理之日本經驗。2003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