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船灣

西貢
SAI KUNG
HIGH ISLAND
糧船灣

A A A

糧船灣原是近岸一大島嶼,在明代曾稱為龍船澳;在清代中葉則稱作龍舡灣[1]。為建造萬宜水庫,政府築起兩道堤壩將西貢半島與當時的糧船灣洲相連接,後該島改稱糧船灣。糧船灣原有四條村落,分別為糧船灣(包括東丫和沙橋頭)、北丫、白腊及大蛇灣[1]

糧船灣以地理景觀聞名,並以六角狀岩柱及破邊洲最為人熟悉。六角柱是源自果洲群島附近一座直徑達18公里的古代超級火山──糧船灣超級火山[2]。當火山爆發後,熔岩冷卻,其表面張力減少,無法承受原來的面積,因而形成裂隙,亦即節理。由於熔岩的成分平均,向中心部分及向下的收縮力度均勻,故形成有規則的岩柱結構;而岩柱呈六角形,則是因為六邊形是最有效達致平均收縮而又可互相緊密填充平面的多邊形狀[3];而在弱波堤的對外的破邊洲,原是花山一角,因長年受海浪侵蝕,與花山分離而形成海蝕柱。由於擁有豐富的地理景觀,糧船灣在2009年被劃為中國香港地質公園──糧船灣景區。

除了以上的著名景點外,糧船灣沿岸尚有不少獨特地貌,極具變化,而旅行界亦為這些景點命名,如滾石灘、十字溝和瀑布岩等。

路線

萬宜水庫東壩 滾石灘 十字溝 破邊洲 萬宜水庫東壩




30 min 10 min 25 min 35 min

需時2 hr
長度3.5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在東壩的涼亭起步,沿著車道下走至錨形石防波副堤(弱波堤)的盡頭。在鐵絲網下側的小徑小心行走,再彎身在水管下走過,在岩石坡稍稍上攀,接上花山的山腹徑。在分支處左走下降跨越小溪(右方山徑可走回東壩的紀念碑),上走至山坳。循山坳右方的小徑下降至滾石灘,右走橫過石灘,在岩岸走至十字溝。

及後沿路返回山坳,循右方小徑上走到達觀賞破邊洲的山崖。隨後返回山坳,沿來時路走回東壩。

萬宜水庫東壩
萬宜水庫東壩
在地質步道舉頭
在地質步道舉頭
窺見破邊洲(左)花山山腹外望(中)滾石灘(右)
極清澈的海岸
極清澈的海岸
已見目的地
已見目的地
六角岩柱
六角岩柱
大晴天
大晴天
十字溝
十字溝
形狀更似飛鳥
形狀更似飛鳥
鳥兒已高飛遠走
鳥兒已高飛遠走
另一方的海岸也不遜色
另一方的海岸也不遜色
雲也跟著舞動
雲也跟著舞動
破邊洲附近的山崖
破邊洲附近的山崖
破邊洲
破邊洲
絕處逢生
絕處逢生
弱波堤的錨形石
弱波堤的錨形石

交通
起點
的士 北潭涌 - 萬宜水庫東壩 15 min
終點
同上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

走過了鐵絲網接山腰小徑後,在分岔口右轉可循山徑返回東壩的紀念碑。

注意
總結

此路線行程甚短,須配合退潮時間才可到訪十字溝。途中少部分路段須要攀爬,甚有難度。該地海岸景色卓絕,如石頭渾圓的滾石灘、氣勢不凡的六角岩柱,形如飛鳥的淺水池,以及如鬼斧神工的破邊洲等,都是極為精彩獨特的地理景觀。

後感

上一次行走糧船灣,看過山友的瀑布岩照片後,一直念念不忘其震撼的畫面。這個週末,天清氣朗,而且白天的潮水會退至0.4米,正是我們這些不好涉水的行山人士的好時機。

我們由滾石灘走過水退的岩岸,已見那個稱作十字溝的淺水池。由於觀賞角度不佳,我們小心攀至高處拍攝淺溝。這淺溝雖名十字,但依筆者看,其形狀更似一隻長年困於岩岸的巨鳥,在潮退時,待岩石在猛烈的陽光下龜裂,乘勢破石而出,振翅高飛,形成低溝。潮退下的淺溝,獨特非常,景色堪稱卓絕。我們其後本欲繼續前往瀑布岩,可惜午後日光的位置較低,形成陰影,因而放棄了這段的行程,留下一點遺憾。

遊玩過後,光線更佳,便順道前往破邊洲。我們已很久沒有到訪這著名的海蝕柱了。上一次已是2004年,噢,已有整整10個年頭。那次拍的照片慘不忍睹,真的讓人笑話。這次正值黃昏時分,在溫暖的色調下,岩柱更具層次 (拍的照片繼續讓大家笑話,不過不要笑的太過分)。獨站在崖邊駐足觀看,悄然無聲的破邊洲,卻自有一股轟隆隆的勢狀。

返回東壩,天氣仍酷熱,等候的士的遊人極多。無奈電召的士台接不上,接通了也沒有車。為求儘快離開,竟有人願意額外付40大元,讓人傻眼。由於天性「孤寒」,自覺乘坐的士已算奢侈,不願多給,最終等了個多小時才能離去。

參考
  1. 饒久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 新界》‧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2
  2. 香港政府新聞處:香港發現古代超級火山。香港政府新聞處。2012
  3. 單之薔:「天人合一」在六邊形裏。單之薔的BLOG。2009
日期2014/06/28
更新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