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坳山的地名來源已不可考。據1866年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所載,當時小瀝源大藍寮以南的近岸處有一鄉村名「牛凹」(Ngau Au),其位置接近今日牛坳山之北麓;而現時女婆坳的東南面亦有一地方名「牛凹 Ngau Au」,此地曾作 「Nga Au」,其地理位置與前述的牛凹村不同。
1904年的英國地圖將牛坳山標記為「Stoker’s Peak」,其後一幅由日本人所繪製的地圖亦曾將之譯作「石岩焚山」。
小瀝源、大老山隧道口、茂草岩村及馬麗口坑附近均有小徑上引至牛坳山,惟路況隱密,具相當難度。
起點 | 路線 | 需時 |
巴士 | 各區 - 各區 (牛皮沙新村下車) |
- |
終點 | 路線 | 需時 |
巴士 83K 。 83S 。 83X 。 86 號 |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 |
小巴 65A 。 65K 。 65S |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 |
地點 | 沙田圍路 | › | 行善里 | › | 牛坳山 |
需時 | 10 分鐘 | 1.5 小時 | |||
› | 茂草岩 | › | 麥理浩徑 | › | |
30 分鐘 | 15 分鐘 | 20 分鐘 | |||
石芽背 | › | 花心坑 | › | 黃泥頭 | |
30 分鐘 | 5分鐘 |
一開始上攀就遇上難題。在墳地來去廿多分鐘,就是找不到登山口。這個情況,就算有GPS協助定位也沒有用。尤其是少人行走的路線,入口很快便被荒草掩了。突然渴望有一根絲帶給我指引,可是怎麼也遍尋不獲。
前後十來米來回的找,硬闖了好幾回,才找到了山徑入口。路徑雖然隱密,但總算是找對了路。不過早上才下過一場雨,草叢裡的雨水一下子都沾到身上來,衣衫鞋襪未幾已盡皆濕透,走來倍感吃力。
上山的路又斜又濕又密,步步困足,落山時也常要蹲身避過藤蔓。山徑雖然難走,但我還是擔心村狗多一點。牠們就很會欺負獨行客。
來到茂草岩村,果然便有一條村狗衝出來迎接。「佢唔咬人㗎!」這句話我聽得多了,早已完全失去安慰的功效,還是得靠自己逃出虎口。剛接回寬坦的車道,心癮又起,再覓小徑行走。雖然這條小徑又古怪又隱秘,但路況跟之前的相比已是小巫見大巫,很快便接上麥理浩徑。
牛坳山這條路真的夠密。有多密呢?嗯,總之我已將它定性為「唔會再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