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坳山

西貢
SAI KUNG
NGAU AU SHAN
牛坳山

A A A

牛坳山位於沙田小瀝源南面,海拔高373米。

牛坳山的地名來源已不可考。據1866年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所載,當時小瀝源大藍寮以南的近岸處有一鄉村名「牛凹」(Ngau Au),其位置接近今日牛坳山之北麓;而現時女婆坳的東南面亦有一地方名「牛凹 Ngau Au」,此地曾作 「Nga Au」,其地理位置與前述的牛凹村不同。

1904年的英國地圖將牛坳山標記為「Stoker’s Peak」,其後一幅由日本人所繪製的地圖亦曾將之譯作「石岩焚山」。

小瀝源、大老山隧道口、茂草岩村及馬麗口坑附近均有小徑上引至牛坳山,惟路況隱密,具相當難度。

路線

沙田圍路 行善里 牛坳山 茂草岩 麥理浩徑 石芽背 花心坑 黃泥頭







10 min 1.5 hr 30 min 15 min 20 min 30 min 5 min

需時3.5 hr
長度7.5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由沙田圍路開步,經牛皮沙街走至香港恒生大學。轉入大學後方的行善里上走,經食水泵房後循右方的水泥小徑上走至墓地。留意左方的一座大墳(此處未到墓地盡頭,大墳前有水坑)。從大墳側覓路上走,循隱密小徑急升。穿越鐵絲網抵一平緩處後,在分岔口左行(右方支徑應可下走至大老山隧道口),連跨兩墩後稍降至低坳 ,再循急斜小徑上攀至牛坳山山頂。由峰頂覓徑南降,走至茂草岩村後循車道前行,在車道轉角處左轉踏走一小段水泥小徑。跨溪後接走山徑,及後再接回麥理浩徑第四段。由此左走,再經石芽背下走經花心坑至黃泥頭。

多石頂一帶
多石頂一帶
看見「路」沒有
看見「路」沒有
針山與草山
針山與草山
萬箭穿心
萬箭穿心
雨水都給我沾走了
雨水都給我沾走了
石芽山一帶
石芽山一帶
後方是水泉澳
後方是水泉澳
茂草岩
茂草岩
要抬高相機拍攝
要抬高相機拍攝
大頭茶
大頭茶
景觀受阻,就拍一張標高柱
景觀受阻,就拍一張標高柱
蹲身步過
蹲身步過
穿越小竹林道
穿越小竹林道
抵達村子
抵達村子
小石澗
小石澗
卷柏科的蕨類植物
卷柏科的蕨類植物
返回麥理浩徑
返回麥理浩徑
天色好轉
天色好轉
黃牛山
黃牛山
鷓鴣山
鷓鴣山

交通
起點
巴士 各區 - 各區
(牛皮沙新村下車)
-
終點
巴士 83K。83S。
83X。86 號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小巴 65A。65K。65S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
注意
總結

牛坳山沿途的視野大多被草木所擋,僅可間中向外遠望。登峰前後的小徑皆深密難行,而且部分路段陡斜。行前必須考慮個人能力及作充分準備。

後感

獨行牛坳山,不無理由。上網查了幾次資料,結論都只有一個——牛坳山並不好惹。

一開始上攀就遇上難題。在墳地來去廿多分鐘,就是找不到登山口。這個情況,就算有GPS協助定位也沒有用。尤其是少人行走的路線,入口很快便被荒草掩了。突然渴望有一根絲帶給我指引,可是怎麼也遍尋不獲。

前後十來米來回的找,硬闖了好幾回,才找到了山徑入口。路徑雖然隱密,但總算是找對了路。不過早上才下過一場雨,草叢裡的雨水一下子都沾到身上來,衣衫鞋襪未幾已盡皆濕透,走來倍感吃力。

上山的路又斜又濕又密,步步困足,落山時也常要蹲身避過藤蔓。山徑雖然難走,但我還是擔心村狗多一點。牠們就很會欺負獨行客。

來到茂草岩村,果然便有一條村狗衝出來迎接。「佢唔咬人㗎!」——這句話我聽得多了,早已失去安慰的功效,還是得靠自己逃出虎口。我手持行山杖與村狗對峙一陣,邊行邊退,總算全身而退。剛接回寬坦的車道,心癮又起,再覓小徑行走。雖然這條小徑又古怪又隱秘,但路況跟之前的相比已是小巫見大巫,很快便接上麥理浩徑。

牛坳山這條路真的夠密。有多密呢?嗯,總之我已將它定性為「唔會再行路線」。

參考
  1. 王崇熙:《新安縣志》。1819
  2. Ordnance Survey Office, Southampton:《Kowloon and part of New Territories 1903》。1904
  3. HKmaps:Hong Kong Old Maps。2020(檢索)
地圖
日期2019/12/21
更新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