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水塘界石

新界中部
CENTRAL N.T.
KOWLOON WATER WORKS BOUNDARY STONES
九龍水塘界石

A A A

九龍水塘是新界的第一座水塘,於1901至1910年間興建。鄰近的石梨貝水塘、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副水塘相繼於1925年、1926年及1931年建成。

據〈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for the Year 1902〉文件顯示,當局在築建水塘時在其周圍豎立了界石。這些界石建於1902年,目的是劃定水塘的集水區和長沙灣對上的取水口的範圍。另據1911年工務局的文件顯示,界石共有32座。

九龍水塘界石以水泥建造,呈四方柱形,頂部近錐形,高約一米。其側面刻有「K.W.W. 1902 No. X」字樣,當中的K.W.W.代表Kowloon Water Works,並按次序編號,大部分界石刻字的一側面向集水區外;其中7號界石兩面均有刻字。

2010年水務署曾為此進行實地勘查,並記錄了部分界石位置,其後也有市民發現部分界石。直至現時為止,共記錄到25座界石:1號和2號位於畢架山;6號和7號位於琵琶山;餘下的位於九龍水塘及石梨貝水塘及金山一帶。其中1號界石已經倒塌;15號原位於金山發射站範圍內,惟相信在2008年因擴建工程被移除;而3、4、5、18、31及32號界石仍未被發現。

路線

天馬苑 九龍坳 畢架山 琵琶山 石梨貝水塘 金山 金山路 大埔公路







30 min 30 min 40 min 1 hr 10 min 2 hr 10 min

需時5 hr
長度16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請留意此路線並不會探遊於2022年發現的7號和8號界石。]

在天馬苑金竹里對面的梯級起步,經涼亭後方的乾隆古道上走至九龍坳的回歸亭。左轉沿麥理浩徑第五段走至畢架山。沿龍欣道下行,先探左方的土脊上的2號界石,再前行不久,在車道右方林中山找到1號界石。續沿龍欣道下行,經麥理浩徑第五段接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一直下走至琵琶山路附近,從左方捷徑上走至琵琶山路,走至琵琶山,在配水庫後方訪6號界石。

沿路折返下行,橫過大埔公路後接上金山路。在水塘主壩北端的涼亭左轉進入金山樹木研習徑,再從右方隱蔽小徑急升尋覓9號界石。其後在分岔口右轉接回石梨背水塘緩跑徑。沿徑右走一段,從左方橫過引水道,離徑右走到10號界石,及後接回緩跑徑再走一後,從右方覓徑急升至 11號界石,沿稍明顯山徑抵達12號界石。

沿山徑前行將會接上引水道(難以越過),前行少許從在從左方廢棄的郊遊點覓徑左轉上山,先沿山腰左走,接上稍稍清晰的山徑後右轉先後抵達13號及14號界石。沿徑上攀,經過發射站後,走抵金山山頂的16號界石。

沿主徑下走,覓徑右折進林,再上攀尋找17號界石。沿路折返再下走至金山路。經過在金山家樂徑旁的涼亭,再經過晨運園地,從左方水泥梯級左轉上走至豎立於小花園中的19號界石。回頭下降,再接泥徑上走至20號界石。

循隱密小徑下走,經過山墳接回稍清晰小徑,而21號界石亦立於淺溪之旁。*此後由於我們偏離了原訂路線,需繞行隱蔽的荒徑再接上荒脊才找到22號界石(建議此段不要跟隨GPS路線,在此處向東北面覓小徑直登荒脊)。

其後沿徑繞過金山發射站走至車道,沿車道前行再從建築物左側水泥路上走至小土丘上的23號界石。由此北行,從右方急直鬆散的泥徑上走至至24號界石。前行一小段引水道後,沿梯級下走,及後再接上山徑,在分支處直走急升至至25號界石。其後沿徑南行,26至30號界石均在小路旁邊,最後便可接回衛奕信徑下走至大埔公路。

馬鞍山
馬鞍山
沿路下降先會找到2號
沿路下降先會找到2號
1號已倒塌
1號已倒塌
問路石,上刻「左大步 右沙田」
問路石,上刻「左大步 右沙田」
琵琶山遠望金山
琵琶山遠望金山
界石在配水庫後方
界石在配水庫後方
6號界石
6號界石
上方有一孔
上方有一孔
九龍水塘主堤壩
九龍水塘主堤壩
密林中下望,角度不俗
密林中下望,角度不俗
9號
9號
10號仔
10號仔
11號
11號
12號界石
12號界石
較好走的一段,但好戲在後頭
較好走的一段,但好戲在後頭
廢棄園地
廢棄園地
找到13號
找到13號
14號
14號
16號在金山頂
16號在金山頂
17號較難找
17號較難找
邊個寫上「18」咁大整蠱
邊個寫上「18」咁大整蠱
19號
19號
20號在不遠處
20號在不遠處
水泥剝落了
水泥剝落了
較好穿林走到21號界石
穿林走到21號界石
荒脊上找到22號界石
荒脊上找到22號界石
昔日的焚化爐
昔日的焚化爐
小土丘上的23號界石
小土丘上的23號界石
24號
24號
25號了
25號了
26號
26號
27號的部分字跡已消失
27號的部分字跡已消失
地道
地道
28號
28號
較好29號都在小徑旁
29號都在小徑旁
30!
30!
大合照
大合照

交通
起點
小巴 72 號 又一城 - 宏景花園
(天馬苑金竹里下車)
-
小巴 73 號 又一城 - 慈雲山中心
(天馬苑金竹里下車)
-
終點
巴士 72 號 長沙灣 - 太和
(大埔道眺望處上車)
-
巴士 81 號 佐敦 - 禾輋
(大埔道眺望處上車)
-

補給

九龍水塘設添水機及自動飲品售賣機。

退出
注意
總結

此線逐一探遊九龍水塘已知的23座百年界石,當中尚有未被發現者,更添趣味。注意這是一條概當繁複難走的路線,務必準備充足,切勿輕視。

後感

素來沒有「kill 標」的習慣,但總覺九龍水塘界石相當特別。或者是年紀大了,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猶記得幾年前在琵琶山頂見過6號界石(姑且叫它做「6 號仔」吧),但當時也不在意。界石上標刻了1902這個年份,比維城界石的1903年還要早。

其實早於2007,有山友已在上山下海俱樂部的論壇上討論過這些界石。網上找尋到的所有資料,包括水務署的官方資料和講座分享,都聲稱界石共有30座。後來我再翻查政府的舊欄案,才發現原來當時共豎立了32座,而且花費$576去建造。於是隨即去信水務署告知有關資料。此外,水務署曾揣測英方豎立這些界石是為了「留後著」,因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下新界始終有歸還的一天,但所指為何則語焉不詳。

不少訪遊界石的行程,都會由6號仔開始,因為1號跟2號仔位處畢架山(3、4、5號仍未被發現),跟其他位處九龍水塘一帶的界石仍有相當距離,如要同遊1號和2號,差不多要多走近5公里。但我比較貪心好玩,仍屬意一次過走訪所有已知界石。多得水務署和其他山友的詳盡資料,才能計劃好這條全程約16公里的路線,但後來才發現低估了它的難度。

這天邀得《風火山林》月刊主編同行。早上下了一場雨,令濕度上升;途中有好些路段並不清晰,有些則路面鬆散,急升急降的路段也是不少;再加上一度迷路,走到金山山頂(16號仔所在)時已頗感疲累。雖然餘下的路程不算太過迂迴,但走來也很吃力。幸好末段那幾座界石就立於路旁,最終也能夠順利完成。

目前尚有多幾座界石未被發現,但相信在山友的共同努力下,將來可望陸續填補這些空白。現時23座界石的狀況各有不同:1號仔雖已經倒塌,考慮到地勢和其重量,估計與原來位置也相去不遠;19號位處晨運園地,被髹上了奇怪的白色和綠色油漆;其餘的柱身的物料則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剝落,刻字漸見模糊,甚至已不復見。最感可惜的大概是金山山頂那一座吧。對照其他界石,那一座的頂部明顯給削走,矮了一截,K.W.W.的刻字又被填平,整座界石又被塗上漆油,另外也被提上「金山」二字。

一如香港的其他界石,九龍水塘界石仍未獲古蹟辦評級。他日若有工程進行,負責人又不知就裡,說不定又再發生界石失蹤事件,只望水務署日後可密切監察其狀況,令所有界石得以好好保存。

參考
地圖

[請留意此路線並不會探遊於2022年發現的7號和8號界石。]

日期2020/09/30
更新2022/02/04